您現在的位置:首頁 > 新聞中心
如何理解實則實之
實則實之。就是以實為實,這種局勢的呈現,一是兩邊進行戰略決戰,二是旗鼓相當地進行遭遇戰。戰略決戰決議生死存亡,是不留家底地硬碰硬。遭遇戰往往短少預案,沒有機會示形,冤家路窄勇者勝。這兩種仗只要一種打法:針尖對麥芒,不是魚死就是網破,習慣上也稱為絞殺戰。
實則實之,是憑實力說話。關羽交兵,靠萬夫不當之勇,歷來都是嚴兵備實。水淹七軍就是經典的比如。
依照諸葛亮《隆中對》的戰略組織,劉備奪了益州,關羽預備從荊州北伐。他的戰術目的,一是攫取荊州北部曹魏占有的襄陽、樊城,作為北上宛、洛的戰術支點。二是圍殲襄、樊守軍,削弱曹魏在南屯的主力。戰術安置是:榜首,約請漢水上游的劉封、孟達,派兵西北面進軍,夾攻樊城。第二,組織小股部隊北上,佯攻許昌。第三,設置四道防地,防范東吳突襲。第四,挑選秋雨時節北伐,可利用蜀軍水師直抵樊城、襄陽。這是完全占有優勢的備戰。
兩邊交兵,關羽親率大軍圍樊城,曹操派滿寵、于禁拯救。不料,八月暴雨傾盆,漢水上漲,龐德的戎行被水吞沒,關羽搭船進犯,于禁戰勝屈服,龐德被殺。關羽消除援軍,猛攻樊城,圍困襄陽。
與此同時,關羽所派游軍北攻郟縣,直逼曹魏國都許昌。曹操急派徐晃幫助樊城。關羽又派軍屯偃城,阻擊援軍。曹操則派徐商、呂建幫助徐晃,也不能抵御關羽之勢。曹操只好親身迫臨郟縣,維護許都。他又派殷署、朱蓋等十二軍助陣,并指令張遼、裴潛、呂貢等率各路大軍幫助曹仁。有一段時間,曹操眼看反抗不住,本欲遷都,后遵從了司馬懿的主張,聯絡孫權,讓其背面夾攻關羽,才逼得關羽退軍干休。
這場大戰,曹操先后派數十員大將直接參戰,關羽與其對立,靠的是實力。
實戰兩邊的主力、戰法和兵器都沒有隱秘可言時,那就進行戰略決戰。此刻的真假轉化空間最小,拼的是勇氣、士氣和戰爭的繼續才能。二戰時歐洲的莫斯科戰爭、斯大林格勒保衛戰,北非的阿拉曼戰爭、突尼斯戰爭;亞洲的中日淞滬會戰、太原會戰、徐州會戰、武漢會戰、棗宜會戰、長沙會戰、常德會戰等,均是戰略決戰,兩邊投入兵強馬壯,多方向、多層次地打開完全比賽。在這樣的戰場環境中,虛的空間有限,只能是實對實。